在科学区活动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陈丽娟)
在科学区活动中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
——以科学活动《会飞的气球》为例
陈丽娟
在丰富、多变、开放并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幼儿有着最大限度的自由,这也是教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关注“最近发展区”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除了尊重孩子的自发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并将孩子的兴趣点作为集体教学的有效起点,从而生成一系列的集体性教学活动,将幼儿在活动区中获得的一些零碎的、肤浅的经验,进行梳理、提升,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索。
捕捉科学区角中的兴趣点:
在开展科学主题活动《神秘的空气》中,为了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空气的特性,我在科学角内增添了几只气球。在活动区时,虬虬来到了科学区,他拿起一只气球开始吹气球,他奋力地吹着气球,气球瞬间就变得很大,他使劲地捏紧气球口,然后用力往空中一扔,气球在空中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伴随着一声长响,气球最终落到了地上。虬虬看到了兴奋地直叫,他的尖叫声,以及气球的啸叫声早已吸引了全班幼儿的注意力。在小朋友的惊羡下,他又开始重复吹气球、放飞气球的过程。在他的带动下,几个孩子也拿了气球学着他的样子玩了起来。柔柔说:“气球真好玩,还会飞呢”,浠浠说:“气球飞出去的时候有一股风吹到我手上。” 虬虬说:“气球在空中跳舞呢。”
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捕捉到他们这一阶段所具备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而虬虬说:“气球在空中跳舞呢。”说明他开始关注到气球的飞行路线。
于是我对虬虬说:“气球在空中跳舞的路线是怎样的?” 虬虬又试了一次说:“是会转弯的”,其余的孩子也照着虬虬的样子玩起了气球,七嘴八舌地说:“气球像蛇一样在游。”“像烟花一样飞出去。”……
我故意对孩子们说:“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气球直直地飞呢?”孩子们纷纷摇摇头说“不会。”我说:“你们可以找一些能帮助的东西试试呀。”
孩子们开始关注空气能够产生风,他们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这也正是将要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会飞的气球》所要具备的前期经验。因为集体教学的时间有限,孩子们如果要经历自主探究,在自由玩气球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短短的三十分钟内是很难完成的。
生成集体教学中的探究点:
虽然在活动区中,幼儿已发现气球吹鼓了会自由飞行的科学现象,也了解到气球喷出的空气产生了风力,但是这些经验都是片面的、零散的,而对于他们发现的问题也因为经验不足而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这些都为我生成开展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会飞的气球》奠定了基础,我将孩子发现的现象、产生的疑问“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飞的路线?”作为集体教学的活动导向,也是必须重点击破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领,帮助幼儿从科学的角度了解这些科学现象的原因,让幼儿获得正确的科学经验。
在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会飞的气球》中我设计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探索吹足气的气球松手后是怎样飞的,并记录气球飞行的路线。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解决了在活动区中的疑问“气球怎么会飞?气球飞行路线为什么每次不一样?”
由于幼儿在活动区中已经会吹鼓气球,会抛出气球,知道气球抛出后会自行飞行等等的前期经验,因此能很熟练地把气球飞行的路线画在纸上。
画好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每个小朋友画的线路都不同?幼儿讨论后获得:气球吹的大空气就多,风力大,气球吹的小空气就少,气球飞出的高低远近都各不相同,所以就会飞出不同的路线。
在幼儿相互讨论中分享自己在活动区中的经验,同时又获得了自己没有获得的经验。这也是在活动区没法跟幼儿一个一个地讲,一个时间不允许,收到的效果也未必好,但是可以通过集体教学的一个交流分享环节就能实现,化零散的经验为一个整体的认知。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插入吸管的气球飞行情况,并将飞行路线画下来。引导幼儿边玩边思考:“和刚才的气球比,飞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虽然在活动区时玩过,但都是无意识的行为,他们感兴趣的是表面现象,对现象背后的原理不清楚,因此在这里可以将这个共性的问题,作为探究的重点。
引导幼儿再次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通过对比操作后,他们发现:有吸管的气球能飞得高一些;装了吸管的气球能飞成一条直线;没有吸管的气球飞的时候像一条小蛇……
这一环节的活动把在活动区中幼儿盲目地玩耍、探究,演变为有目的性地探究,同时也引导幼儿学会探究的方法: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从而获得答案。
第三环节:提供粗细两种不同地吸管,引导幼儿探究气球飞行路线及为什么不一样的原因。孩子们探究后获得:粗吸管风力大,所以就飞得快;细吸管风力小,气球都飞不起来了,只会在桌上慢慢地飞。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性:空气会随物质的大小而变化。
相同的吸管,粗细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会截然不同,这也必须依靠集体教学才能进行引导。此外,在活动区中,有可能就算提供了粗细吸管,他们就算会玩,但也不一定会将两者进行对比着探究,因此,开展集体教学能把幼儿在活动区中忽略、忽视的材料变成孩子们进行深入探究的好帮手。
由此可见,从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衍生新的集体教学活动,给每个幼儿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随着主题的推进,将会有更多的内容生成,使主题课程更灵活、更丰富,幼儿的活动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