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晨)学习故事:蚕宝 我爱你

小班学习故事:蚕宝,我爱你

无锡市康桥丽景幼儿园 庄晓晨

【故事背景】

一天的晨间谈话中,兮兮兴奋告诉大家:我妈妈给我买了蚕宝宝,你们知道蚕宝宝吗?就像一个个毛毛虫一样的。然后小朋友们就七嘴八舌讨论起了蚕宝宝。蚕宝宝长什么样呀?蚕宝宝吃什么呀?蚕宝宝会死吗?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与兴趣点,在这个养蚕的时节,我们准备与蚕宝宝相约小二班,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蚕宝宝“的世界,探索蚕宝宝的成长奥秘!

片段初遇蚕宝宝

观察幼儿:蒋国峰、秦逸承、刘梓嘉

观察时间:2022年 3月9

观察地点:小2班教室

峰峰低着头一边说一边找:“怎么这么小,藏在叶子下面,我都找不到它。”

几名幼儿还是使劲地往盒子里找,嘴里嘟哝着:“蚕宝宝在哪?”“哇!我看到了。”这时,发现了养蚕盒里的工具,她拿起放大镜说:“我猜这个就是能帮助我们找到蚕宝宝的工具。”

说:“这么小的镜子。”

说:“让我看看。”她拿起放大镜认真地观察蚕宝宝。她说:“我发现了蚕宝宝在动,它的头非常的小,身子下面好像有好多只脚。”

C:UsersxiaoerDesktop萌蚕乐园初遇蚕宝宝QQ图片20220622082949.jpgC:UsersxiaoerDesktop萌蚕乐园初遇蚕宝宝QQ图片20220622082941.jpg

 

 

 

 

C:UsersxiaoerDesktop萌蚕乐园初遇蚕宝宝QQ图片20220622082945.jpg

 

C:UsersxiaoerDesktop萌蚕乐园初遇蚕宝宝QQ图片20220622082935.jpg

 

 

 

【老师的话】

1.孩子们的小眼睛真厉害,那么蚕宝宝都让你们发现了!

2.大家都会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猜一猜,说出自己的猜想,了不起!

【下一阶段机会与可能性】

1.这么有趣的发现,有什么办法可以记录下来呢?

2.除了放大镜,还有哪些养蚕工具呢?

【分析与思考】

幼儿非常用心,寻找观察的工具,并且初步发现了蚕宝宝的身体特点。《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蚕宝宝的趣闻,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幼儿高度的注意力。围绕此开展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蚕的习性,还能以蚕为基点,根据幼儿的兴趣衍生出其他的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

段二: 羽毛和夹子

观察幼儿:林晨希、王晨赫、吴翰、魏心伊

观察时间:2022 年 3月 17

观察地点:小2班教室

指着羽毛说:“那是蚕宝宝睡觉的被子吗?”

赫赫说:“我猜它能清理蚕宝宝盒子里的垃圾。”

拿着夹子问:“这个夹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翰翰说:“可以把干叶子夹出来。”

摇着头:“不行不行,蚕宝宝那么小,会把它夹死的。”

 

 

C:Usersxiao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772574342QQWinTempRichOle5%DMVNU)OAON9@[NZTN07(9.pngC:Usersxiao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772574342QQWinTempRichOleYBKTKHAPXTXPGEG{RTAGU%C.png

 

 

 

 

C:Usersxiao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772574342QQWinTempRichOle\%OMEL0QW~}TCSB]9AFJPL{L.pngC:Usersxiao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772574342QQWinTempRichOle]%3KC~0XPN39TI7KFINTMCX.png

 

 

 

 

 

 

【老师的话】

1.你们善于发现、喜欢可爱蚕宝宝,乐意与蚕宝宝做朋友,为你们点赞!

2.能想到用羽毛桶把蚕宝宝扫到桑叶上,你们是会动脑静解决问题的孩子。

【下一阶段机会与可能性】

1.把新鲜的桑叶晒一晒,晒干后,可以做什么呢?

2.羽毛除了把蚕宝宝扫到桑叶上,还能清理蚕宝宝的“便便”哦!

【分析与思考】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我为幼儿介绍养蚕工具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大胆猜测工具的作用,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实际操作、尝试使用,获得真实的体验。同时,充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幼儿提供与蚕宝宝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为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基础。

片段三:蚕宝宝的“便便”

观察幼儿:蒋国峰、魏志文、崔芷涵、徐兮汐

观察时间:2022年 3 月 17 日

观察地点:小2班教室

有一天,峰峰问道:老师,最近蚕宝宝黑色‘粒粒’为什么越来越多了?这到底是什么呀?”

这时,旁边的说:“是窗户落下来的黑土。”

摇摇头说:“是桑叶的干叶子碎了。”

有过养蚕经验的汐汐说:“我妈妈说过,这是蚕的‘便便’。” 

我说道:“现在你知道了吧,这个黑色的、有大有小的颗粒就是蚕宝宝的‘便便’。”

端起盒子闻了闻:“的‘便便’一点也不臭,看着也很干净。”说完又用手摸了摸:“还是硬硬的。”顿时,几名幼儿围过来又是闻又是摸,都说闻到了桑叶的味道。

说:那我们赶快把蚕宝宝的“便便”清理掉吧!一边说一边就要倒。

 

C:UsersxiaoerDocumentsTencent Files772574342ImageC2CA1026ECE5B00033298EF6D7BF13579E0.jpgC:UsersxiaoerDocumentsTencent Files772574342ImageC2CBBF1F72DD12F860964101643FEA5C4DA.jpg

 

 

 

 

 

 

C:Usersxiao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772574342QQWinTempRichOleE6_SN)NQ}$KB4%2F%6JWG6P.png

 

 

 

 

 

 

 

【老师的话】

1.能把妈妈说过的话记在心里,你的记忆力真不错!

2.蚕宝宝的“便便”可以做枕头,你能大胆说出心理的想法,棒哒!

【下一阶段机会与可能性】

1.蚕宝宝的“便便”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一起去调查一下,我们再来分享,好吗?

2.宝贝家里,有会做蚕砂枕的爸爸妈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动手做一做呢?

【分析与思考】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将自己观察到蚕便便的颜色、形状与生活物品建立联系,大胆猜测。同时通过看、摸、闻等多种感官感知它的特性。最终在讨论、分享和学习中了解了蚕粑粑与我们生活的直接关系,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相信,在此次活动中幼儿也学会了懂得爱护、尊重、保护蚕宝宝,产生了对蚕宝宝的积极情感。

 

 

【故事价值】

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与其对话。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幼儿会将自身的喜怒哀乐、冷暖温饱迁移到动物的身上。在本故事的几个典型的片段中,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我们始终坚持儿童为本,支持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1.在蚕宝宝饲养活动中,除了帮助幼儿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外,也是以饲养为载体,帮助幼儿获得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增进幼儿对蚕宝宝的了解?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具体观察点又是什么?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开始寻找蚕宝宝自身所隐藏的教育价值: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生长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挖掘幼儿对蚕宝宝这些内容的兴趣,生成一个个有意义的观察活动,并鼓励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

2.我们尝试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对蚕宝宝的认识和感受。如利用语言、绘画、唱歌、舞蹈、角色游戏等来表达。通过尝试我们发现表征是幼儿自发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由近及远、由简变繁慢慢扩大幼儿表征的范围。不同形式的表征不仅帮助幼儿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饲养的乐趣。

在开展蚕宝宝饲养活动中还有很多教育价值有待我们进行开发和挖掘,生成更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把课程建设的着眼点放在过程之中,要尊重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的行动,根据幼儿的学习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首页      (庄晓晨)学习故事:蚕宝 我爱你
来源:无锡市康桥丽景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2-03-21 22:17:47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