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春笋尖尖(张骅)
大班学习故事:春笋尖尖
无锡市康桥丽景幼儿园 张骅
【故事背景】
幼儿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小竹林,孩子们经常去散步。复课后的第一天,他们又去散步了,还没迈进小竹林,就有眼尖的孩子叫了起来:“快看,长出来许多小竹笋!”大家立刻围拢了过来:“真的耶,好可爱呀!”于是,孩子们分散在小竹林里四处寻找,一路走一路数,数到后来越数越乱,他们发现:竹笋多的根本数不清。回到班级,孩子们还是念念不忘那些竹笋,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春笋尖尖”生成活动开始了。
片段一:给竹笋做标记
观察幼儿:大三班全体幼儿
观察时间:2022年 4月18日
老师:“明天我们再过来看竹笋,你们能记住自己的竹笋朋友在哪里吗?”豆豆:“能!我的竹笋朋友就在围墙边上,旁边还有一棵竹子呢!”也有的孩子摇摇头,并表示要再去确认一下位置。
老师:“除了记住位置,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阳阳想了想:“我们可以做个标记。”他找了根小树枝插进竹笋旁边的泥土里。孩子们觉得做标记的方法不错,于是他们在小竹林里寻找可以做标记的东西。有的在竹笋边上放几块垒起来的小石块,有的用树枝在泥土上画了几道线。琳琳回到班里找来了美工区的麻绳,想给她的竹笋朋友系个蝴蝶结,她的做法引得孩子们纷纷效仿。琳琳第一个系好,她把麻绳系在了竹笋的尖尖上,还提醒小葵:“你不要系得太紧,不然竹笋的血液就流不到全身了。”小葵:“竹笋才没有血呢,它的身体里是水,都是从土里吸出来的水。”小葵把麻绳系在了竹笋根部贴近泥土的地方。
老师:“我发现你们两个系的位置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想的?琳琳:“系在尖尖好,这样不会勒到竹笋,而且我一眼就能看到它。”小葵:“可是竹笋会长大呀!它长成竹子的时候,那个麻绳不就到天上去了?”琳琳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就把自己的麻绳解开重新系在了竹笋的根部,一边系一边说:“一定不能系太紧,不然它长大了会觉得太勒了。”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把麻绳系在了竹笋根部。琳琳说:“糟了,那我们的标记不都一样了?”洋洋说:“那我们再插个自己的姓名牌就不会搞错了,就像我们自然角里种的吊兰一样! ”孩子们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于是一起回到班级准备动手制作姓名牌。
片段二:给竹笋朋友起名字
我把纸分发给大家,洋洋画了一个小小的竹笋,然后在旁边画上一个自己的笑脸,并写上“小小”两字。我问:“小小’是什么意思?”洋洋:“因为它好小好小,好可爱啊。”原来他在给自己的竹笋朋友起名字。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反复叫着这个有趣的名字,之后也开始给自己的竹笋起名字,并请求老师教他们写字。
很快我们就有了很多新朋友:杰德、丽丽、小甜心、小马……我把这些姓名牌过塑,贴在废旧的筷子上。有的孩子把牌子小心翼翼地插进竹笋朋友身边的泥士里,并和新朋友约好每天见。
【老师的话】
1、从那么多竹笋中选定的新朋友,一定是有它特别的地方吸引着你们。花心思给竹笋起名字,饱含了你们对新朋友的关爱之情,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
2、你们能主动选择适合的方式做标记,当发现大家做的标记都一样时,会进一步思考解决的办法;在发现小伙伴给竹笋朋友取的名字很有意思时,又开始相互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哦,希望你们能坚持。
【下一阶段机会与可能性】
1、竹笋朋友是不是像其它植物一样,需要经常给它们浇水?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2、竹笋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周围的人想来挖笋做菜,你们有什么想法?
【分析与思考】
我及时抓住了幼儿想持续观察竹笋的机会,引导幼儿与竹笋“交朋友”,适时地提醒幼儿思考如何确定自己的竹笋朋友,充分尊重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并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期待着并相信孩子们对竹笋朋友的喜爱会促使他们持续不断地参与研究,一步步陪伴竹笋成长。
片段三: 谁动了我的竹笋
观察幼儿:大三班全体幼儿
观察时间:2022 年 4月 22 日
这天下午, 孩子们又去看望竹笋朋友,突然传来了琪琪的叫声:“我的竹笋死了,谁把我的竹笋弄断了?”琪琪拿着断了的竹笋,可伤心了,孩子们一边安慰她一边猜测着竹笋的“死因”。涵涵:“可能是小班的弟弟妹妹来散步时不小心把竹笋踩断了。”齐齐。“肯定是踩坏的,你看,这里也有一个竹笋被踩烂了。”他指着附近一个看起来扁扁的、和泥土混在一起的竹笋,叉着腰,气鼓鼓的。
我说:“先别着急责怪弟弟妹妹,竹笋断了可能是被踩断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哦,我们还是仔细看一下竹笋吧。”昊昊:“对,我们要像小侦探那样找出真相。琪琪小心地剥开几片笋皮,大家一起凑过去看竹笋断的部分。桐桐:“这里好像烂掉了,又软又黏。”小京:“它可能是烂了才断的。”昊昊:“它为什么会烂呢?紫煊:“是不是水太多了?我奶奶说过不能给植物浇太多水,会烂掉。”
昊昊没说话,他又剥了几片笋皮,突然手一抖,竹笋掉在地上,他大叫:“虫子,竹笋里面有小虫子!”小京把竹笋捡起来:“我看就是虫子把竹笋咬死了。”我说:“竹笋里面的虫子是什么样子的?昊昊:“小小的,我没看清,它好像钻到里面去了。”
第二天,有几个孩子带来了找到的资料,并将获得的答案和全班小朋友分享。
子薇:“我回去从网上查到那种虫子叫竹笋虫,最喜欢吃竹笋,它的嘴里有尖刺,吸竹笋的汁,被它吃过的竹笋就会死掉。还有一种竹虫是竹子里面的,有些地方的人还喜欢吃这种虫子呢!”
小菡:“我查到竹笋喜欢凉爽的地方,你们知道吗,热带雨林里是不会有竹笋的,因为那里水多又有太阳。妈妈还告诉我一个词叫‘雨后春笋”,说明竹笋也是需要有水才能长的,但水不能太多,阳光也不能太多,要刚刚好才可以。”
【老师的话】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竹笋生长需不需要每天浇水,第二个是竹笋喜欢强烈的阳光吗,还有一个就是吃竹笋的是什么虫子。寻找答案、获得知识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看、多问、多想,探索发现大自然里更多的秘密。
【下一阶段机会与可能性】
1、 今年的竹笋长得特别多,幼儿园的小朋友散步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踩断
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保护这些竹笋朋友呢?
2、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竹虫虽然破坏了竹笋的生长,但竹虫本身有很高的
营养价值,如果你们有好办法把竹虫都找出来就太棒了!哈哈!
【分析与思考】
关于竹笋生存和死亡的原因,我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问动儿竹笋会死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引发幼儿寻找问题的答案。当然,这一类问题需要通过查找专业知识进行解答。对幼儿来说,阅读科学读物是最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求真、尊重科学的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片段四: 护笋大行动
观察幼儿:大三班全体幼儿
观察时间:2022年 4 月 27 日
孩子们又知道了不少竹笋的知识,感到很兴奋,而琪琪却还是愁眉不展的样子, 我建议她再找一个新的竹笋朋友。我说:“我们都很爱小竹笋,大家一起想想,有什么方法能保护竹笋朋友呢?”琪琪:“我们去买杀虫剂,把竹笋虫给杀掉。”
笑笑:“要提醒小朋友去小竹林的时候不要踩到竹笋,再给每个竹笋做一个围栏。”跳跳:“我们成立一个‘竹笋警察队’,天天去巡逻,专门抓破坏竹笋的‘坏人’。”桃子:“我们给竹笋做一个大大的太阳伞,中午特别晒的时候就给它打伞,还有雨太大的时候也要打伞。”
我说:“你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不是所有的办法都可行呢。”齐齐:“我觉得我们还是做一个大的牌子,上面写上“进入竹林要小心”的标志,然后把牌子挂在竹竿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老师的话】
你们由痛惜死去的竹笋,引发“护笋大行动”:自己制作护笋保护牌,每天有专人去巡逻、积极保护竹笋....在护笋行动中,你们认真地执行了自己制订的计划。你们对竹笋的热情及为保护竹笋付出的努力,超出了老师的想象,为你们的表现点赞!
【下一阶段机会与可能性】
1、 竹笋在你们的关心下越长越高,它一天能长多少,用什么测量工具比较
合适?赶快行动吧,别忘了把测量结果记下来。
2、 最近你们剥过竹笋吗?你是怎么剥的?竹笋的外面和里面是什么样的?
请你们把新发现用完整的语言讲给小伙伴听。
【分析与思考】
在幼儿遇到失去竹笋朋友的挫折时,我与幼儿共情,保护了幼几对竹笋产生的同情心,并把幼儿的负面情绪引导到正面的保护竹笋的行动中。当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时,书本、网络、家长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资源,为幼儿学习提供支持。生命来之不易,在竹笋的保护活动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园艺工人的工作,知道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故事价值】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 都是我们的学校”。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走入自然,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奧秘。因此,我们充分抓住学校的自然优势——小竹林,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笋尖,惊叹仰望一根又一根高大的竹子。
幼儿园的小竹林,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没有孩子时,它只是园中一隅小景,孩子们走进去,它就成了一座天然的学习宝库,它是孩子们学会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