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案例——执着的惊喜-1-
执着的惊喜
康桥丽景幼儿园 庄晓晨
观察地点:三楼阳光房
观察对象:吴宇浩 董舒恒
故事名称:执着的惊喜
注意:
早晨,户外活动时间,大家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项目开始游戏。浩浩低着头站在原地,一会儿抬头看看别人,一会儿又低下头。我拉住身边的小董:“小董,你去看看浩浩在干嘛。”小董走到浩浩身边,两人轻声地交流了几句(图一),然后一人拿了一只球,坐到了走廊边,浩浩一会儿把球放在头顶上,一会儿把球放在腿上,有时还会把球放到小董的头上,看着他笑。
五分钟后,浩浩离开小董,慢慢地走到了篮框旁,环视四周,见没有人注意到他,便用一只手抓住球,轻松地把球扔进最矮的篮框里(图二),看见球从蓝框里滚出来,脸上浮现一丝微笑。接着,他又一手抓住球,以同样的动作把球扔进了稍高一点的篮框,球从旁边滚了(图三)。他立即捡起球,踮起脚,小心翼翼地把球放到篮框口,松手,看着球从篮框下面滚出来,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图四)。当他再次捡起球,走到最高的篮框边时,他先踮起脚,用一只手把球凑到篮框口,发现够不着,又用两只手的手指把球往篮框口顶,球一下子滚了。他快跑抓住球,起身时发现小董就在他旁边,他大声地叫住了小董,两人又交流了几句。小董便跟着浩浩来到了黄色篮框边,浩浩用两只手,小董在后面用一只手,三只手一起合力把球往篮框里顶(图五),顶了三四次后,小董说:“我们太矮了,投不进的,要有个梯子爬上去才能投进去。”说完他就走了。浩浩撇着嘴看看走远的小董,又低头看看手里的球,抬头看看高高的篮框。沉默了半分钟后,他一手托球,用力往上一跳,把球往篮框口投,球碰到了篮框口,从旁边掉落下来(图六)。浩浩又快步跑过去捡起球,用同样的动作把球往篮框口投,球又被篮框弹了出来。反复5分钟左右,浩浩翘着嘴巴捡起球,环视四周,发现了我,走到我身边,轻轻地说:“老师,能不能帮我把球投进那个黄色的篮框里?”我拉着他走到篮框边,抱起他:“快投快投,我帮你长高了(图七)。”他快速地把球扔进了最高的篮框里,看着球从篮框里滚出来,忍不住捂着嘴笑了起来。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识别:
今天的浩浩不断地制造惊喜:对户外游戏感兴趣的惊喜,愿意主动参与游戏的惊喜,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尝试的惊喜,遇到难题能主动寻求帮助的惊喜......。整整30分钟的户外活动,浩浩在投篮游戏上就用了近20分钟,从他的热情、不停探索尝试与专注度,可以看出他是个比较执着的人,一定要达成心中的预期目标才罢休。因此,便出现了只有把球投进最高的一个篮框,他才会去选择其他器械进行另一个游戏的一幕。
在大家开始游戏,而浩浩站在原地不动时,我便知道他需要一个小小的“引导”,小董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投入游戏后,慢慢地,他发现了投篮的乐趣,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哪怕是怎么也投不进最高的篮框,他也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先自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尝试、探索,然后再向朋友求助,在和朋友共同努力后没有获得成功,又向老师求助。但同时,他也和老师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了心中的预定目标。这时,他的笑容是充满成功感的。由于在班里,浩浩的朋友不多,最多不过两三个,所以他并不善于主动与他人交往,遇到困难时,他往往都是等待老师或同伴主动去询问他、帮助他,很少主动向别人求助。在今天的游戏中,他能想到向朋友、老师寻求帮助,足以证明,他的交往能力有了一个飞跃的进步。
回应:
游戏刚开始时,当发现浩浩又站在那里不动时,我并没有立即进行干预,而是变身为引导者,引导他的朋友——小董去与他交流,引导他融入游戏。当他发现投篮游戏非常有趣,并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不同的高度时,我变身为支持者,适时地给予一个微笑,一个鼓励,一句称赞,让他保持热情,不停探索。在浩浩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我变身为合作者,与他一起完成他心目中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