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会动的身体(匡玲)
案例分析:会动的身体
无锡市康桥丽景幼儿园 匡玲
活动实录:
今天早上在自由活动时,丁泓斌小朋友在玩带来的活动小人,他的两只小手一会儿这样做,一会儿那样摆,帮木头小人做出各种造型,一个人在那玩的不亦乐乎。这时,倪雯茜走过来说:“丁泓斌,这个小人的动作我也会做,你看,我学的像不像?”丁泓斌立马被倪雯茜的动作吸引住了:“哈哈哈,你学的真像!我也要来学。”他们的模仿一下子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很多幼儿都围了过来,有的还跟着模仿起来,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好玩的动作。
分析与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会动的身体》这一主题中,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运动充满了探究的兴趣,我们顺应孩子的兴趣,开展了《身体怎么动》这一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记录、分享,以及图片、视频的帮助,让幼儿发现了身体上更多能动的地方,了解了关节与运动的关系,同时又对自己身体内部的运动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与小组成员一起边寻找自己身体能动的部位,边在人体图上记录下大家的发现。幼儿通过观察同伴、亲身实践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身体能动的部位,探索、发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在分组探索、记录后,就进入了分享、交流的环节。幼儿能大胆交流小组的发现并演示相关的能动的部位,幼儿在这一环节中,还分享到了同伴的经验。在分享中,幼儿也对其他小组的记录结果提出疑问,大家也一起通过运动来验证了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在分享最后,教师梳理、总结、归纳幼儿的结果,再补充一些幼儿遗漏的部分,帮助幼儿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幼儿了解人体内部的器官以及器官的运动。在活动前,我就准备了关节的图片以及关节运动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从而理解关节与人运动的关系。再如:幼儿对人体内部的构造是不了解,对这些器官的运动也是不清楚的。通过图片和视频,幼儿初步了解了器官的位置,对心脏、胃肠的运动也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
在感受心脏在动以及脉搏的跳动时,很多小朋友没有感受到,可以让幼儿在运动过后,感知心脏的跳动,和肺部的急促呼吸。此外身体的运动,除了关节,还有肌肉,在活动中可以渗透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使之更科学。